梦到路中间有道河 梦到路中间有道河什么意思

梦到路中间有道河 梦到路中间有道河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梦到路中间有道河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梦到路中间有道河什么意思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坟前有河坟后有道这样好吗
  2. 郑州东站有道滨州沾化区下河乡的直达车
  3. 有谁了解两晋南北朝的,知道谢安的简介吗
  4. 中铁十四局苏杭大运河

坟前有河,坟后有道是一种风水布局,被认为具有一些积极的寓意。

首先,坟前有河,水是能量的载体,可以改变某个地区的地磁场和气场,为居民带来好的气场。
同时,河流也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河流还能调节气温,减少噪音,营造出一个幽雅、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

其次,坟后有道,意味着有前程,意味着后人可以顺畅无阻地在世上生活,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将充满希望和机会。

然而,要注意的是,风水布局不是万能的,不能决定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环境也会对后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风水布局,还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前程。

郑州东站

京港澳高速122.7公里

范辉高速112.8公里

德上高速79.9公里

济聊高速83.4公里

济南绕城高速35.8公里

京沪高速12.2公里

东吕高速97.8公里

长深高速33.4公里

荣乌高速3

1.2公里

S31214.5公里

滨州沾化区下河乡

谢安(xièān)(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族。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
这就是淝水之战。
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说到谢安,不得不说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
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东汉时的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在谢贞死去后的四年,已腐朽的陈王朝也终于在“玉树后庭花”的吟歌中走向终结。
三百年风流云散,到了盛唐,这个家族就已被赋予了一番华贵的忧伤,为人们追忆并叹惋。
乌衣巷也已然是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了前朝往事。

谢安无疑是这三百年华彩中,至为绚亮的一笔。
这一个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终于不可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这力量与东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标记着一个王朝半世纪的续延,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
同时,也标记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

[编辑本段]入隐东山无意仕途

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
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
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
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

谢安虽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但却比他的兄长们更有名气。
他自幼聪明多智。
4岁时,有一天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

(即桓温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东海

(王东海即王承,是晋一代名臣)!
”稍大一些,谢安更出落得聪慧敏悟,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谢氏渡江后,寓居在会稽

(今浙江绍兴)。
会稽山清水秀,从来就是一方名士乐居的沃土;而此地的东山就因为谢安年轻时隐居于此而声名大振。
谢安年青时无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
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这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
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
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
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
”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
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青年谢安确实以其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就在他流连于会稽山水的时候,也曾多次接到举荐信,请他出山做官。
第一次是当他年仅弱冠时,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作自己的属下。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乐土前去赴召。
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
另一次是在七年后,大将军桓温征伐蜀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作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原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

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兄弟辈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
谢家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说:“恐怕我也不免要这样。

尽管他知道自己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却仍旧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当时有人很有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人认为不尊重朝廷,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
面对外界的种种反应,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淡若池水,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万出事。

谢万是西中郎将,并监管青、豫、冀、并四州军事,但他自高自大,不懂得亲待部将。
谢安虽然多次劝说,他仍不听忠告,最后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
谢万被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以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
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直至宰相,短短数年间,谢安由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宰相。
可谓是仕途辉煌,一路顺风。

[编辑本段]力挽狂澜拯救危局

公元317年,世家大族王导及其兄弟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在江东开创了东晋基业,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东晋第一大豪门。
王导死后,桓温翦除了庾氏势力,专擅朝政,桓氏家庭随之兴起。
谢安就是在桓温执政前夕出仕的。
桓温掌政权后仍不满足,他多次北伐,企图为谋取帝位做好准备。
他曾抚着自己的枕头说:“大丈夫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太和六年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使本来不太稳定的政局再次出现危机。
简文帝的日子因桓温虎伺一旁也特别不好过,脆弱的他不堪忧虑与恐惧,终于一病不起。
临终时,他仍慑于桓温的淫威,竟在遗诏中说:“如果儿子可以辅佐,就请您辅佐;如果他不成器,您可以自取天下。
”这就等于给了桓温篡位的口实。
在这紧急关头,王坦之与谢安力谏简文帝改写遗诏,请桓温以诸葛亮和王导为榜样辅政,并立司马曜为皇太子。
当拥兵姑孰

(今安徽当涂)的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十分恼火;谢安等人则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
桓温气急败坏,于是在宁康元年

(公元373年)二月,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王坦之早就听人说桓温此次来就是要杀他和谢安,所以非常害怕。
他让谢安拿主意,谢安镇定自若而又十分郑重地告诉他:“晋朝的危亡,全看我俩此行了。

二月的京城,春寒料峭,桓温的到来更给这里增添了一派肃杀气象。
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
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恒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
他俩之间的“角逐”已不止一次了。
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
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
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
”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笼罩在大家中间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消除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

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新亭风波后,全靠了谢安和王坦之的忠心辅佐,才把局面逐步稳定下来。
但是,野心勃勃的桓温却依旧不肯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梦想。
不久,他回姑孰养病,暗示朝廷授他“九锡。
”“九锡”是历代权臣篡位前的最后一级台阶,他身患重病更是急于获得,想好歹当他几天皇帝。
他让袁宏按他的意思起草加授九锡的诏令,袁宏把诏令拿给谢安看,谢安一看,只说了一句“不好”,便动手进行修改。
就这样一共修改了好几次,拖延了几十天,也没有定稿,一直拖到七月桓温病死。
至此,司马氏朝廷面临的一场危机总算过去了。

东晋政治是典型的士族门阀政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但如果桓温不谋篡,各种士族势力还能维护一种相对的平衡,政局也会因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但是桓温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则必然地打破了这种平衡,引起了混乱。
在多数人迫于桓温的淫威,纷纷屈服于恶势力的时候,作为吏部尚书的谢安却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与桓温进行从容不迫、不屈不挠的斗争。
其实,早在简文帝在位的时候,桓温就见识了谢安的“厉害”:有一次,谢安在路上远远见到前呼后拥,威势赫赫的桓温,纳头便拜。
桓温大为惊诧,问他:“安石,你为何要这样?”谓十安从容应答:“从没有君王拜在前面,而大臣揖躬在后的规矩。
”他就这样不露声色地嘲讽了企图做“君”的桓温。
另有一次,当桓温那位狡诈阴险的部下郗超像平时那样躲在帐子里偷听谢安与桓温的谈话,以便更好地为其主子出谋划策的时候,不幸帐子被风吹开,他一下子“显露原形”。
谢安也不奇怪,只是幽默地取笑:“郗先生真可谓是入幕之宾呀!
”说得郗超满脸通红,哑口无言,桓温也在一旁尴尬不已。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编辑本段]镇以和靖御以长算

太元元年

(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亲政后,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加授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谢安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虽然外姓篡权的危机已经过去,但东晋政权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内部皇族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外部却又受到了日益强大,业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
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这种形势下,谢安积极奉行王导缓和士族矛盾,稳定政局的政策,同时奉行“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弘以大纲”的方针,团结异己,共同维护晋室。
为此,他很注意搞好同桓氏家族之间的关系。
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抑桓氏家族,还让桓温的弟弟桓冲接替了他哥哥的权位;让另一个弟弟桓豁做荆州刺史,主持长江中游的军事。
桓豁死后,他又让桓冲从长江下游移镇荆州。
公元379年,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后,桓冲因战守无方,引咎辞职。
谢安也未惩办他,仍让他继续领兵扼守中游。
他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
当桓温的党羽曾一度鼓动桓冲伺机诛杀谢安,专断朝政的时候,桓冲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自以为德望不及谢安,而忠心听命于安石的调遣,效命于朝廷。
谢安对桓氏的宽怀大度,对团结其他士族,共同维护晋室,起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均衡士族势力,化解集团矛盾之外,谢安作为宰相,还特别注意选拔英才,进行制度改革。
在他选拔的优秀人才之中,有文才、有武将,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谢玄,桓伊、徐邈、范宁四人。
他用人唯才,不避亲故。
最初当朝廷下诏寻觅能镇守北方、抵御前秦的文武良将的时候,谢安认为他的侄子谢玄就有“经国才略”,足以担当重任,于是推举了他。
中书郎郗超为人奸诈,平日与谢氏关系不好,但当他听说谢安保举了谢玄,也不由地感叹:“谢安能违众举亲,真是明达;谢玄有真才实干,肯定不会辜负他的推举。
”后来谢玄果真在战场上频频告捷,并成为淝水之战的重要功臣。
他的成功是与叔父谢安平日以家教方式培养人才又委以重任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战争带给百姓的似乎只有苦难,但东晋在备战前秦之际,却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同时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
在他执政后,每遇水旱灾害,朝廷必会减免租税,或除一年租布,或除半年租布;或赐穷苦百姓五斛米,或除去逋租宿债。
太元四年

(公元379年)还下令御供从俭、百官俸禄减半,停止一切非军国要事的差役和费用。
其中在太元元年

(公元376年)和六年

(381年)进行了最重要的两次改革。
第一次解除“度田收租制”:王公以下,每口人交米税三斛,解除劳役;第二次改制度,减烦费,削减吏士700人。
这两次改革受到时人的欢迎和后人的好评。
王夫之就认为此是“均贫富之善术,利在长久而民自得”。
通过改革,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且集中了国家的物力财力,有利于做好御敌准备。

为了抵御前秦的进攻,谢安还进行了积极的军事准备。
他派谢玄镇守广陵

(今江苏扬州),在南迁士族和民众之中选拔精壮组成了勇猛善战的“北府兵”,并以刘牢之等为将领。
他们进可攻,退可守,以逸待劳,在长江北岸紧紧守卫着京师大门。
另外建立侨郡、侨州,平时务农以充军粮,闲时习武,组成了军事后备力量。
这些人一部分守卫庄寨,一部分拱卫京城,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
此外,桓冲在长江中游驻守,防止前秦从中线南下。
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口的犄角之势,谢安自己坐镇京师,遥控全局。
正因为他事先已做了精心的部署,所以在后来战火燃起,情势危急的时候才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也正是这样,他把自己个性魅力中的名士风度与儒将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由于谢安的正确决策和精心治理,东晋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前秦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东晋虽然衰微,但不曾“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是江南的伟才、东晋的能人。

[编辑本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前秦苻坚经过几十年东征西伐,于公元379年攻陷东晋北边前沿重镇襄阳、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后,已达到极盛,其统治区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
他决心凭借其百万大军一鼓作气消灭东晋,一统天下。
他对前景是如此地乐观,所以把那些来自太子、重臣的反对意见当成了耳边风。

公元383年8月,前秦百万大军大举伐晋,淝水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苻坚令弟弟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锋,指向淮南;以羌族人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诸军事,顺流东下;他自己从长安统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前后绵延数千里,旗鼓相望,向南进发。
苻坚认为此举必胜,打算统一六合后让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作尚书左仆射,让谢安作吏部尚书、桓冲作侍中,并动手在长安为他们修建府第。

东晋闻讯,举国震恐。
谢安建议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谢石从尚书仆射转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谢琰

(谢安之子)为辅国将军,统兵8万,马上北上御敌。
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
即将出发的时候,谢玄向叔父请示军机,谢安却像平时一样轻松自如地说:“我会另行下达命令的,你先去吧。
”接着便不动声色了。
谢玄虽然不敢多问,但心中确实没底,退出后又让部将张玄再次请示计策。
谢安不仅没有回答,反而吩咐他俩下去准备车马,邀请一些朋友随他到山间别墅去下棋。
平日下棋,谢玄总是胜着叔父一筹,但这次他却因牵挂战事、忧心忡忡,总是不能取胜。
对弈完毕,谢安又登山漫游,就像又回到会稽东山一样留连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府。

在荆州驻守的桓冲,也很担心朝廷的安危。
他特地派了一支3000人的精锐部队前来支援京师。
不料,这支部队又被谢安给遣了回去。
他带信给桓冲说:“朝廷已经有妥善的安排,武器和军队都不缺少,长江中游是战略重地,派来的部队应回去加强防备。
”桓冲看完信,不禁对他的参谋官摇头叹息:“谢安固然有宰相的度量,但是却不熟悉军事。
如今大敌当前,他还去游山玩水,高谈阔论,只派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去抗敌;况且敌人来势凶猛,我们兵力又不足,天下的大局可想而知,我们要沦为外族的臣民了。
”其实,一朝安危系于心,谢安又何偿不忧心如焚呢!但他却不能像别人一样把内心的忧虑露于形色,他是一国宰相,是大家的主心骨,如果他也乱了方寸,那情况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他只有采取内紧外松的方法,一边安定人心,一边从容不迫地应付战局。
等大家的紧张情绪趋于平静后,他才授意各路将帅,对整个战略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安排。

十月,前秦的先锋苻融攻占了寿阳

(今安徽寿县),并把派来增援的胡彬包围在硖石。
胡彬的粮草快要用光,无奈只好暗中派人带着书信向谢石求援。
不料信使在半路上被秦兵俘获,苻融马上派人向苻坚报告:“晋军现已缺少粮草,兵力不足,我们应该抓住这大好机会,立即发动进攻。
”苻坚大喜,马上率轻骑8000人赶往寿阳与苻融会合,企图一举歼灭谢石率领的东晋军。
然而就在他高兴的时候,他却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竞选择了被俘虏的东晋将军朱序前去劝降谢石。
朱序到了晋营,做了表面上的警告,劝谢石趁早归降;暗中却提醒谢石说:“趁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会集,要迅速攻击。
打败了他们的先锋部队,势必挫败他们的士气,这样我们就可以一鼓作气,夺取胜利了。

东晋将领们接受了朱序的建议。
十一月,谢玄派刘牢之率精兵5000人开赴洛涧

(今安徽怀定县西南洛水入淮处)向秦军将领梁成发动进攻。
刘牢之率部奋勇向前,强行渡河,大破秦军,斩了梁成。
秦军不得不向淮水一线溃逃,而谢石、谢玄却指挥晋兵节节进逼,直逼寿阳。
在深秋的寒风中,苻坚与弟弟融登上寿阳城楼远望,看到东晋军阵严整,颇具规模;转而眺望八公山,见草木摇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
身经百战,投鞭断流的苻坚这下子感到的却是莫大的惊虑与惆怅,他若有所失地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呀,谁说他们是弱旅呢!”脸上不觉露出了畏怯的神色。

就这样,东晋军与前秦军隔淝水遥相对峙。
秦军先锋虽然新败受挫,但兵力仍是晋军的几倍,而且主力正不断到达,形势对晋军来说依然很严峻。
东晋将帅经过精密策划,想出了一条妙计。
谢玄派了使臣告诉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却在这淝水岸边扎营布寨,这虽可使我们长相对峙,但却不利于速战速决。
如果你们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边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一决胜负,岂不是更好的策略?”苻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答应对手的要求也未尝不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便可以发动铁骑冲杀,杀他个措手不及。
于是下令后撤。
没想到,秦军一退就乱了阵脚,朱序又夹在秦兵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大部分士兵是被强迫征来,无心与东晋作战的各族俘虏,他们早已力竭身疲,此时更是乱作一团,不可收拾。
东晋军队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前秦前锋主帅苻融,苻坚也被乱箭射中。
秦军溃不成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
不少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的追兵赶到,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
苻坚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回到了洛阳,淝水之战就这样以前秦的惨败划上了句号。

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在府中与客人下棋。
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
他是不紧不慢,可客人早就忍不住了:“前方战事怎么样啊?”“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
”他依旧从容安详。
这便是他的心胸涵养。
然而,下完棋送客人走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返回自己内室的时候,竟忘了迈门槛、把拖鞋底部的木齿都撞断了。

风流宰相千古留名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又度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朝廷为了奖擢功勋,加封谢安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任谢玄为荆、江两州刺史,但谢安认为谢家父子名位过盛、桓氏失位会招来怨恨,所以建议让桓石民,桓石虔、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结果“彼此无怨”。
不管怎样,谢安的风范已受到了世人的敬仰,到处都在传说关于他的佳话。

也许有的人会问,谢安身处朝堂,为何在情势危急、举朝震恐的时候,唯独他能够临危自若,处之泰然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东山隐居的时候,谢安就知道自己不免要入仕,所以也必做一些仕途的准备。
当年谢万为吴兴太守,他就随弟弟赴任,谢万经常睡懒觉,他便每天早晨去扣谢万的屏风让他起床;谢万做了豫州刺史,他也随行在豫州;谢万北征,他也同行,并经常匡正弟弟在各方面的过失,他曾经亲自造访拜慰谢万属下的各个部将,替谢万向他们赔礼致谢,消除了他们对谢万的抵触情绪。
所有这些,都表明他正以一种积极心态步入政坛。
当初他不愿出山,有人就预言:“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就必定会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会来的”。
看来这人果真深知安石之志。
在军事方面,他也是多年研习兵书,并掌握了大量有关前秦政治、军事及人物心理,贤愚忠奸等方面的情况,可谓是“知己知彼”。
当秦军以黑云压顶之势扑向东晋时,谢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孙子的名言:“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淝水之战的烟火还未完全散尽,谢安却因功名极盛遭到了一些阴险好利之徒的陷害。
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这个业已成人,一心想兴复皇权的酒肉皇帝对宰相谢安有了猜嫌之意。
他委重自己的同母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使得政权移落到这个昏庸的王爷手中。
司马道子身边豢养着一个与谢安关系微妙的小人——谢安的女婿、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
这家伙因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一直不受老岳丈的喜欢,更别提栽培重用了。
他也一直对谢安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道子和皇上面前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孝武帝疏远谢安,就有着他一份“功劳”。
为了避嫌,谢安被迫离开京城,举家搬到广陵附近,在那儿修了一座陋府,美其名日“新城”。
他虽身遭构害,但仍不失东山之志,准备等朝廷稍稍稳定,就辞官从水路重返他的会稽乐土。
可惜,他的愿望还未实现,就患病了。
谢安先对广陵防务作了周密布置,然后才请求朝廷准他回京治病。

当谢安的车辇缓缓驶进建康西州门的时候,病卧车中的谢安伤感地对亲近之人说:“以前桓温在的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
忽然有一次梦到坐桓温的车走了16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
坐他的车,预示我替代他的职位;16里,意味着我代居宰相 16年而止;白鸡主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啦!”于是,他上疏辞官。
几天后,66岁的谢安病卒于京师建康。

谢安作为东晋名士,朝廷良辅,深为时人仰慕。
当他受到莫须有的构陷时,“江左第一笛”、淝水之战的功臣之一的桓伊就在一次宴会上慨然抚筝而歌怨诗,以为安“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为谢安呜不平。
谢安听歌如遇知音,“泣下沾衿”,孝武帝暗自思忖,也颇有愧色。
谢安死后,朝廷上下远近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凭吊哀悼他。
王导的孙子王询兄弟都是谢安的女婿,因离婚纠纷,而跟谢安有了嫌隙。
谢安的死讯传到远在东边的王殉耳中,他便告诉王献之说:“我想去哭谢公。
”于是直奔谢安灵前,恸哭不已。
谢安在新城居住的时候,在城东北筑了一条坝,当地百姓都依赖这土坝捕鱼网虾。
他死后,人们为了追念他,给坝起名叫“召伯埭”,以寄托他们的敬慕与哀思。

前来吊念谢安的人中间,还有一个他的同乡。
这人风尘仆仆来到京师,后来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年他在中宿县做事,无奈岭南经济凋敝,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随身带了5万只当地产的蒲葵扇前来投靠谢安。
谢安当时虽然还很年轻,却享有盛名,很受京城人士的爱慕。
当他问明同乡的情况后,便挑选了一把中等货色的蒲葵扇,无论出入都握在手中,结果不出两天,就有很多人争相去购买乡人的扇子,本来滞销的东西一下成了抢手货,扇价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好几倍。
,可见,当时世人仰慕和效仿谢安的名士风度,已蔚为风尚。
谢安以其名望帮助乡亲,一时传为美谈,人们更加敬重谢安。

在朝廷的金殿上,围绕谢安的封谥问题,却展开了另一场争论。
以司马道子为首的好利之徒认为谢安生前已占尽风光,不应再加殊礼;而中书令王献之,中书侍郎徐邈等人则认为谢安尽心竭智辅朝廷,是东晋的勋臣,理应加殊礼。
孝武帝司马曜也终于认识到,没有谢安,则不会有他和他的皇位,所以诏赠谢安为太傅,封为庐陵郡公。
时变境迁,直到刘裕当政后,为了纪念谢安的济世勋德,还大封其子孙,并让他们永世祭祀谢安的魂灵。



1.关于苏杭大运河的诗句

关于苏杭大运河的诗句

1.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
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
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
到了今天,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

大运河贯穿南北。
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
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
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2.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诗词有哪些



1.《七绝大运河》

现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2.《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3.《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4.《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5.《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关于苏杭的诗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钱塘即杭州)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希望被您采纳!

4.关于苏杭的诗句,急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

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东西南北桥相望,

画桥三百映江城春城三百七十桥,

两岸朱楼夹柳条绿浪东西南北水,

红栏三百九十桥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作者,宋.林升)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
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如“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

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
烟水弥弥。
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

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西湖十咏】(探春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

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

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缭绕。
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

惟有踏青心,纵早起、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4643136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帆带夕阳投越浦,心随明月到杭州。

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夜泛西湖五绝》〖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5.关于苏杭的诗句

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送人游吴》唐·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3、《正月三日闲行》唐·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4、《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6、《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7、《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8、《把酒对月歌》明·唐寅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9、《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0、《桃花庵歌》明·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11、《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唐·白居易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 12、《陈后宫》唐·李商隐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13、《忆旧游》唐·白居易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14、《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5、《乌栖曲》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16、《登阊门闲望》唐·白居易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17、《满庭芳》宋·曹勋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

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
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

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
诸公,须着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

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
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

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
18、《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诗句有哪些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

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
沿河风光,美不胜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
扬州一段,计分三站:“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凰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
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南巡,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邗沟一线,风物荟萃。
此后,尤自近代以来,扬州经济文化日渐衰退,古运河及沿线城镇如秋风瘦马,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古运河的旅游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扬州地处江淮,水网密布,水乡风光,名闻天下。

可以认为,水是扬州旅游的特色。
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

“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

它不仅水道悠长,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交相辉映。
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

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河湖荡滩特产丰富。
宝应有百里荷花荡,位于东荡地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
若是盛夏,清风送爽,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
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
高邮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

过运河,站立湖边,极目水上,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
此等情景颇合古人之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中水产资源丰饶,出产青、鳊、鲤、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这里还是芦、蒲、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
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脆蛋”即咸蛋,“以高邮为佳”。
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水陆面积250公顷。
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鸭放飞、古朴的自然村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面积98平方公里。
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与高宝湖连成一片,古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
今天,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

古代的邵伯湖,“滩隈陇阜,错落其中”,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
现今,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

邵伯湖景色优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
这里有柳堤、翠屿、鹭鸶、苇丛,还有湖鲜美食。

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月放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说尝了这样的时鲜,“匆匆一饱乡心乱”。
邵伯湖的南端是扬州著名的凤凰岛。

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人称“扬州千岛湖”。
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金湾河、泰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

在它们中间,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聚凤岛、金湾半岛、芒稻半岛、壁虎岛、山河岛、红星岛(今茱萸湾公园所在)。
凤凰岛景区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

凤凰岛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
过邵伯湖即至湾头,运河至此渐入扬州城。

7.关于大运河的古诗有哪些

1、汴河怀古其一

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2、汴河怀古其二

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3、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

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4、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译文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
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5、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8.关于苏杭的诗句,急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关于“大运河”的诗词都有哪些

1、《汴河怀古其一》

作者: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

作者: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汴河怀古其二》

作者: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桃叶渡怀古》

红楼诗词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5、《七绝大运河》

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1、《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

2、唐代诗人。
邵阳(今属湖南)人。
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
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
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
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
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3、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
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4、这首诗借用晋人王献之与其妾桃叶,渡口分手时,献之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以《团扇歌》作答之风流韵事,寓意名人雅士之聚散离合。
表达了一种惆怅、哀怨的情绪。
这同荣国府后来败落时种种生离死别的情景有共同之处。

5、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梦到路中间有道河和梦到路中间有道河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0000.com/tz7CkJUjyUFc.html

相关推荐